時間:2024-01-05    來源:礦區黨史研究室
【礦區概況】
  陽泉市位于太行山中段西麓,地處山西連接河北的要沖,是山西的東部門戶。陽泉市礦區位于陽泉市西南部(北緯37°51’-37°55’,東經113°29’-113°33’之間),是陽泉市的5個建制縣(區)之一,管轄面積87.27平方公里,轄6個街道,44個社區、12個托管行政村,根據2022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據,全區人口為227928人。距離山西省會太原與河北省會石家莊均為100公里,距離首都北京和天津均為390公里,石太鐵路、307國道橫貫東西,京昆、青銀國家干線高速公路穿境而過,有著連接京、津、豫、冀的樞紐地位,是沿海經濟帶與中西部經濟區聯系的必由之路,處于承東接西、雙向支撐的重要位置。
?
【區位交通】

 

【建置沿革】

  據考古資料,從舊石器時代起,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。西漢建元元年(前140),并州置上艾縣,礦區境屬上艾縣管轄。北魏登國元年(386)上艾縣更名石艾縣,唐天寶八年(749)更名廣陽縣,北宋太平興國四年(979)更名平定縣,本區轄境歸屬不變。民國26年(1937),日軍侵占陽泉后,平定縣被分為平定(路北)和平定(路南)兩縣,礦區境屬平定(路北)。民國36年(1947年)5月,陽泉解放設市,礦區境屬陽泉市。民國38年(1949)9月,陽泉市改設為陽泉工礦區,礦區(北區)境屬陽泉工礦區。1952年,陽泉工礦區復稱陽泉市,本區轄境歸屬不變。1953年5月,陽泉市設一區和二區,今礦區境屬一區。 1956年1月,一區改稱站上區。1957年8月,站上區撤銷,區境直屬陽泉市。1963年2月,恢復站上區建置,今礦區境域屬站上區。

  1970年1月,山西省革命委員會決定增設陽泉市礦區,直屬陽泉市。同年3月,成立礦區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。1971年4月,成立陽泉市礦區革命委員會,與陽泉礦務局合署辦公,一套班子,兩塊牌子,實行“政企合一”的領導體制,下轄沙坪、紅衛、紅旗、向陽、紅旗崗5個人民公社。1980年1月,陽泉市委決定改變“政企合一”體制,礦區與陽泉礦務局領導機構分設,成立礦區區級機構籌備領導組。同年5月,完成礦區與陽泉礦務局領導機構分設工作。1981年3月,所轄5個人民公社分別改建為沙坪、賽魚、小南坑(1982年12月更名為蔡洼)、橋頭、平潭街5個街道辦事處。 1984年2月,原屬平定縣的貴石溝地區(即陽泉礦務局五礦所在地)劃屬本區管轄。1990年底,轄6個街道辦事處、115個居民委員會。2000年,將150個居民委員會合并調整為4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。2013年5月,推行“區直管社區”扁平化管理模式,橋頭街道辦事處撤銷,其段南溝、橋西、橋頭、段北溝、劉家垴5個社區轉為區直管。全區調整為38個社區。2017年3月,橋頭街道黨工委、橋頭街道辦事處恢復扁平化前各項職能,區直管社區轉為街道管理。同年5月,郊區向礦區移交托管村18個;12月,增設社區4個,社區總數達到44個。2020年2月完成托管行政村合并工作,行政托管村由18個合并為12個。